爱故乡发现美书写美传播美 和郭老师一起过节 李子明 今年的9月10日,是从年以来,我国的第37个教师节。 这一天上午,我来到了县城东村小区(和谐小区)4号楼2单元房间。 看到我的到来,郭老师十分高兴。他亲切地握着我的手,让我在沙发上就座。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心情给我讲,前几天,松北学校原中二班的窦孟松、邱国伟、成彩仙、李月梅和张存兰五个同学曾来看望过他。 我告诉他,正是因为看到他们发出的图片信息,我才跟国伟同学了解了老师的住址,并得到了老师的电话号码,才促成了我的今日之行。 师生二人,阔别多年。一朝得见,心情都十分激动。自从年郭老师从松北学校调走后,我们就失去联系了。如今的郭老师虽届耄耋之年,仍精神矍铄,反应敏捷,记事精准,叙事清晰。 师生情浓,交谈起来无拘无束。从往事到现下,从各自的家事到如今社会上的热点话题,我们谈了很多很多…… 郭志良老师,是涌泉乡蒲池村人。他出生于“七七事变”发生的那一年。 他的童年时代,是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中捱过来的。 日本鬼子投降以后,郭老师才开始上学读书。从本村小学结业后,考上了信义三高,在第九班学习二年毕业后,考上了武乡一中,分在第二班。中学毕业后,曾在涌泉乡窑上坡学校任教一段时间。后来又考入长治师范,在速成第五班学习。 年师范毕业后,他被分配到韩北乡北上合完小任教。六年中,他所任课程成绩优异,在全县屡屡名列前茅。正因为如此,年被县局提拔回县城,在城关完小任教。城关完小一分为二后,郭老师又去了二分校,并在此期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 年春学期,郭老师被县局任命为寨上九年制学校校长,随后又担任涌泉中学校长。 年秋,郭老师任松北七年制学校校长。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,他顶住了各方面的干扰,狠抓教学质量。在冬学期末高中招生考试时,这个中一班有六名学生考入城关二分校(高中),有张晋中、王彦生、贾炳文等同学,我也忝居其中。与此同时,我的二哥(李庆明)也从姜村学校考上了高中。 松北七年制学校,是由松北和沙河头、成家沟、半崖等周边几个大队联办的。出色的教学成绩,不仅赢得了广大学生的拥戴,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认可,也受到了办学单位和学区、县局领导的多次表彰。 年,郭老师调任故城中学校长,工作搞得卓有成效。县局又委任他任大有中学(县直)校长。三年后,涌泉公社领导出面,向县局指名索要,郭老师又回到本公社,担任涌泉中学校长。 从年开始,郭老师被县局调往分南学区,担任了十年联合校长,直至年退休。 完全可以这样说,我们的郭老师,是一位全能型的教师。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,除外语以外(说明:他在武乡一中时,学校开设的是俄语;到后来教书时,中学普遍开设的是英语),他样样拿得起,放得下,从不担心个别人以课程进行刁难。应该特别指出的是,郭老师的书法功底极为扎实,毛笔字、钢笔字,还有墙上的标语字,都是豪放洒脱,令人称誉。篮球场上,也时常可以看到他那灵活矫健、腾挪闪跃的身影。 郭老师,不仅是一位治学严谨的教学骨干,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管理者。 郭老师,担任中学校长和学区校长的经历,前后近三十年。他在各校(区)的领导岗位上,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。这些事实足以雄辩地证实,他确实是一位富有担当、颇有魄力的好校长。在四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,他兢兢业业,任劳任怨,克己奉公,无私奉献,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。 郭老师,是一位具有5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。在今年的“在党五十年”授勋活动中,却未能享受到应有的待遇。他曾向相关部门进行交涉,得到的回应,是“档案遗失,无从查证”。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极大的憾事! 郭老师,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。郭老师如数家珍般给我做了介绍…… 四个儿子——专才(钻材)、补才、茂才和俊才。三个女儿——惠平、俊平和艳平。孙子外甥共有21人。几代人分别从事教育、金融等行业的工作。 如今,大儿子专才和大女儿惠平,均已到龄退休,荣升为祖父辈的级别。一家人和谐相处,其乐融融。说到这些,郭老师怡然自得之情,溢于言表…… 在叙谈中,我才了解到,郭老师的老伴儿已于三年前病逝,闻听此事,令人不胜唏嘘! 郭老师,还是一位急公好义、热心助人的人。说到这一方面,我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受惠者。这件事,说起来话就有点长了…… ……年正月里,四姥爷委托三姥爷出面,征得我爷爷和爹娘的同意后,我离开了姜村,到了松北村四姥爷家,当了一个不改姓氏的上门外甥。 也就是在这年的八月初八,三姥爷在自留地摘豆角时突发脑溢血去世。也许是受此影响吧,不久后,四姥爷也患上了食道癌。 ……我拿着高中入学通知书,兴冲冲地跑回家交给四姥爷看。他看了半晌,才对我说:“唉!孩呀,你看我得的这病,饭也吃不成了,也不能参加队里动弹(劳动)了,咱家的口粮钱也成了问题了。我经常吃药,花费也很多。俺孩也就不能去上学了。再说,多念上二年,也还得回队里动弹了。” 四姥爷的话,把我浇了一个透心凉。要知道,我是特别喜欢念书的呀!从小学到初中,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的。 怀着一线希望,我回到姜村,希望从爹娘那里得到帮助。正巧爹不在家,娘反复思量之后,也觉得没办法能帮助到我。娘对我说,如果我要是还在姜村的话,兄弟二人同时考上高中,因为我年龄小,肯定是先考虑让我去读,让二哥参加队里劳动。因为供两个人上学,家里的条件也办不到。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,她还担心,要是把我重新领回姜村供我上学,又怕俺四姥爷因此事受了刺激而加重了病情。 上高中的希望破灭之后,我就死心塌地地当了一名社员。在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半年后,又被派去“城关公社涅河治理工程”(指挥部和民工住处在城南村),当了一名民工(也就是俗话说的“支民伕”),在开山取石的“石窝”里清除石渣、帮助装车。 就在当年十月中旬,城关联合学区决定,面向各大队招考“民办教师”,有大队证明材料方可报名。 在高中就读的二哥,是在星期六那天,在班上听一个崔二红(崔怀玉)同学说的(崔怀玉同学的父亲,就是城关学区的联合校长崔应堂老师)。他利用第二天星期天放假的时间,专程赶到我所在的劳动工地上告诉了我。我向工地领导请假后,就急急忙忙赶回松北村去开大队证明。二哥,则在姜村家里等着我。 等回到村里时,已经快到中午了。到会计家一看,才知道大队支书和会计一起,到沁县城买磨面机去了。所幸的是,会计的老婆告诉我,大队的公章在家里放着呢! 我又赶忙去了大队主任家,告知他我参加学区民办教员考试,需要大队开证明的事。 主任是我的一位堂舅。听了我说的话以后,沉吟了好一会儿,表示这件事他不敢做主,怕落下闲话。 我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四姥爷家里,一筹莫展。四姥爷也给我说宽心话:“弄不成就算了。人常说,‘家有半升糠,不当孩儿王’。跟那伙不懂事的孩孩们打交道,也是不容易的。” 端起碗,心急如焚,只扒拉不咽。我猛然想到了郭老师。(因为离家远,到了冬天,郭老师就把老婆孩子都领到松北村,在王向清家那三间正房里住着。) 郭师娘正在擀面,惠平(七、八岁)、茂才(五、六岁)在院里逗着小俊才(那时还不会走路呢!)玩耍。 郭老师听我介绍了情况后,略一思索,便给我支了一招。让我吃罢饭后,把村里的几位支委包队干部,都请到学校里去。 松北村的中午饭,是迟得出了名的。等把几位支委都请到学校时,已经是下午三点以后的事了。民兵指导员王庆堂、妇联主任毛贵兰、贫协主任王进文和治安主任段炳贵,还有调解主任王小马都到场了。我那位主任舅舅,我去请了两次,他都推说肚疼没有来。 郭老师给那几个人说明了情况。妇联主任首先发言:“明天就要考试了,今天拉不上证明就要误事了。考上考不上看他的本事哇。这又不是拉户口了,支书不在,咱们还不敢作主让他去试当试当哇!”其余三人随声附和,指导员一锤定音:“郭老师,你给咱写哇!支书回来后,我跟他解释哇!” 郭老师从抽屉里拿出纸和笔,写好证明后递给指导员:“你看看。”指导员瞟了一眼:“不用看了!子明,你快拿上去会计家盖章哇!” 我当时太激动了,连声“谢谢”都没说,就拿过“证明”直奔会计家…… 考试结束后,我就又回到劳动工地上去了。大约一个星期后,我接到通知,到我的母校——松北七年制学校担任民办教员。 郭老师安排我教四五年级复式班的《语文》,他那时教这个班的《数学》。 刚开始时,我根本摸不着门道。郭老师就不厌其烦地告诉我,如何备课,如何写教案,如何组织课堂教学,如何批改作业,如何管理学生…… 郭老师,不仅是我的授业恩师,工作领导,还是我生命轨迹中遇到的一位“贵人”! 在此,我衷心地祝愿他老人家,身体康泰,生活幸福,事事顺意,长命百岁! 请允许我以一首不规整的新韵小诗,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—— 师恩颂 遍泽春晖桃李树, 硕实满挂瑾瑜枝。 天南海北春常在, 师恩如海竟忘私。 9月10日夜初稿 9月14日夜定稿 作者简介:李子明,丰州镇姜村人,退休教师,文学爱好者。写作不图名扬五湖四海,只为推迟老年痴呆。 主编:采禾 小编:君钰 蜀葵花开 让我们一起用文字记录家乡之美 投稿邮箱:mlmlwxy .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sp/pgsp/3738.html |